去年寒冬的一个傍晚,南莫镇姜刘村村民老邓因胸痛、牙疼到村卫生室求医,家庭医生黄根华根据经验,立即为他佩戴上12导联心电记录仪,波形数据瞬间传至海安市人民医院“心电一张网”诊断中心。短短几分钟后,老邓被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。卫生室秒变急救现场,远程指导用药、救护车呼啸而至。从村卫生室初诊到市人民医院完成心脏支架手术,全程仅用两小时零十分钟。这场生命接力,成为基层医疗高效协作的生动缩影。
支撑这一高效运行的体系是海安市构建的三级诊疗服务网络。该体系以市人民医院为“神经中枢”,二级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为“神经干”,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化身“神经末梢”,形成覆盖全域的“心电一张网”。自2023年1月以来,系统累计完成心电会诊近2.7万例,成功捕捉近两千例潜在危机,其中危急病例148例,所有异常情况均在第一时间得到规范处置。这一网络以实时互联打破地域限制,真正实现了“基层检查、上级诊断、即时救治”的闭环。
在提升家庭医生急症救治能力的同时,海安市还将中医药服务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。走进墩头镇宝祥村卫生室的中医阁,艾草香气缭绕,家庭医生史仁彬正为村民把脉问诊。近年来,全市60%的村卫生室设立了中医阁,并将中医药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,实施针灸、艾灸、推拿、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。为保障服务质量,海安市卫生健康委持续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,定期组织培训与考核,逐步提升基层中医诊疗水平。许多村民感慨:“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针灸调理,既方便又有效。”
从“心电一张网”的科技赋能,到中医阁的便民服务,海安市通过资源下沉与模式创新,让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“守门人”。这一实践不仅缩短了危急重症的救治时间,也让传统医学在基层焕发新活力,为县域医改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。